株洲市:足球向下扎根,梦想向上生长

作者:低调看直播

content="https://q0.itc.cn/q_70/images03/20251122/5c7aea20d0bb4e1480d052c7afb0ff42.jpeg"/>

这个秋季,“湘超”联赛的战鼓声震彻三湘。而在株洲,一片更为基础、参与更广的绿茵战场同样如火如荼。当“湘超”株洲队中那些学生球员出现在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上,瞬间点燃了全场小球员的热情,也清晰地勾勒出株洲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脉络:一条从校园班级联赛起步,历经区级、市级赛事的锤炼,最终迈向“湘超”乃至更广阔舞台的成才路径,正变得清晰而坚实。

这一切,源于株洲市对体教融合的深度探索。在校园足球领域,以“三级联赛”为骨架、以“校俱合作”为血脉、以“学训并重”为根基的“株洲模式”已全面开花,让每一名热爱足球的孩子都能在运动中快乐成长,让每一名优秀的苗子都能兼顾学业与梦想。

从“快乐启蒙”到“精英输送”

株洲的青少年足球培养,是一个覆盖全学段、衔接紧密的系统工程。

在起点,播撒快乐的种子。株机公司幼儿园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,将“快乐足球”理念融入血脉。“我们把足球当成‘小猪’,孩子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把它‘赶回家’。”教务主管兼足球项目负责人粟艳华介绍,该园通过游戏、绘画、甚至“解剖足球”等方式,让幼儿萌发对足球纯粹的热爱。

该幼儿园足球教练陈铁林认为,在园任教最大的感受就是能成就“职业幸福感”。“教幼儿踢足球是件很开心的事情,于我而言,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们人人爱上足球,爱上运动。”从这里起步的憨俊哲,入读九方小学后已成为校队核心,足球让他变得开朗,实现了全方位的成长。

进入小学,体系开始成型。全市13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必须做到“三开”:开课、开训、开赛。荷塘区校园足球办主任、六〇一中英文小学足球教练刘钰解释:“开齐开足每周一节足球课,班班有球队,周周有球赛。”自2015年起,荷塘区便与狼腾足球俱乐部合作,通过“校俱合作”模式,将专业教练派驻学校,负责教学、社团和梯队建设。六〇一中英文小学等学校已形成低年级多梯队、高年级精英队的模式,一周“四练一赛”成为常态。

初中是关键的提升阶段。建宁实验中学与八达中学分别成为男、女足的示范基地校,承接市级代表队建设。“我们学校承接了U12跟U15男子的市队。”建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邓钢表示,“市队校办”模式更便于竞赛和训练。

八达中学则汇聚了全市女足精英,副校长周白杨说:“‘校俱合作’模式保证了训练的专业性。”学校女足主教练唐旻自豪地说:“我们还是株洲市初中女足市队的第一梯队(精英队),每天晚上还有别的区的孩子,特地赶到我们学校来参加训练。”

联赛如火如荼,学业坚实托举

如果说体系是骨架,那么如火如荼的各级联赛就是让骨架充满活力的血肉。

在株洲,比赛从未如此贴近每一个学生。在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,班级联赛的配置堪称“豪华”。“每场比赛都有一名主裁、两名边裁,加一名第四官员和一名现场主持人。”校队足球教练侯景天介绍,他们与湖南工业大学深度融合,由近20名一级运动员和一级裁判员为联赛提供专业支持。

而在荷塘区,已举办十二届的区级联赛今年正式升级为“荷超”,超过300名运动员直接参与。刘钰说:“我们下一步会划分更细,让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。”

“荷超”的火爆,正是株洲“班班参与、校校对抗、区区竞争”三级联赛体系的缩影,它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是育人的平台。八达中学班主任李瑶瑶对此深有体会。她班上有4名女足队员,在学业和训练比赛冲突时,学科组会为她们提供一对一的知识点辅导。“两条腿走路让学生能够攀到更高的树枝,她们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。”李瑶瑶说。

对学业的保障,是株洲各足球特色学校的共识。建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邓钢介绍:“学校组织了专门的教师队伍帮助运动员提升文化课成绩。”八达中学副校长周白杨表示:“‘踢球是热爱,读书是底气’这一理念,诠释了我市学生运动员们专业与学业的相得益彰。”

枫溪学校为参加“湘超”的张奇威、张纯领等高三球员组建了保障团队。“我们构建了班主任管理群,第一时间反馈情况,还有专门的文化课程班,进行查漏补缺。”侯景天说。这一切,最终目标都是平稳升学。

绿茵场上结硕果,体教融合助成才

多年的深耕,终迎硕果满枝,在赛事成绩上,株洲校园足球已声名远播。荷塘区在“市长杯”校园足球赛中,小学男子组斩获7次冠军,小学女子组已连续10次夺冠;八达中学女足连续11年拿到“市长杯”冠军,并代表株洲出战省赛和全国赛;建宁实验中学男足更是拿过6个“市长杯”冠军,并为今年的“湘超”株洲队输送了8名主力队员。

更可喜的是,一名名足球运动员在这里茁壮成长。近年来,八达中学累计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20余名、二级运动员40余名,持续为湖南女足输送充满活力的新生代中坚力量。她们凭借在学校奠定的扎实足球功底和养成的优秀学习能力,通过体育单招考试,成功叩开北京体育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西南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的大门。

“湘超”赛场上,来自枫溪学校的高三学生张奇威稳居主力门将位置,侯景天评价他“同龄阶段绝对是第一门将”;来自高三年级的株洲市二中学生杨佳叡连续首发并取得进球,他从六〇一中英文小学毕业,经建宁实验中学升入二中,是“校俱合作”培养出的明星学生球员。

杨佳叡感慨道:“白天上学,晚上训练、比赛……班主任支持我去踢球,回到学校也愿意为我辅导缺席的功课。”六〇一中英文小学因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的教练,吸引许多外地学子慕名转学而来。

这一切的背后,是体育回归教育本源的育人成果。正如刘钰所观察到的:“踢球的小孩在礼仪方面以及规则意识、团结协作等方面上,会做得更好。”粟艳华也看到,足球磨炼了幼儿的意志,“以前很娇气的孩子,参加了足球训练后,意识到摔跤都不算什么,大不了再重新爬起。”

从幼儿园的快乐启蒙,到中小学的体系化训练与学业保障,再到通过三级联赛的层层选拔,最终凭借足球特长与文化成绩升入理想高中、大学,甚至站上“湘超”的赛场——株洲用一套环环相扣的体教融合“组合拳”,成功将足球运动的种子播撒进校园,让每一名怀揣绿茵梦想的孩子,都能在奔跑中拥抱丰盈的人生。

从幼儿园的快乐启蒙,到中小学的体系化训练与学业保障,再到通过三级联赛的层层选拔,最终凭借足球特长与文化成绩升入理想高中、大学,甚至站上“湘超”的赛场——株洲用一套环环相扣的体教融合“组合拳”,成功将足球运动的种子播撒进校园,让每一名怀揣绿茵梦想的孩子,都能在奔跑中拥抱丰盈的人生。